閱讀聲明: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
全長1800米的紅沙隧道成功疏通“堵點”;
總投資超過52億元的三亞太陽灣度假區項目快速推進;
占地105畝的亞龍灣迎賓館項目臨近竣工;
三亞婦幼保健院緊鑼密鼓建設中;
……
工程是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2015年,面對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三亞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吉陽區作為三亞市的“東大門”,是建設國際化精品城市的主陣地,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實干+巧干”,全面打響項目建設攻堅戰,確保計劃總投資超過160億元的43個項目進展有序、平穩運行,在三亞市“關鍵之年打好關鍵之仗”的戰略決策中發揮積極作用。
圍繞五大領域精心謀劃上項目
大項目決定發展的速度,好項目決定轉型的深度。
2014年,三亞市吉陽區(原吉陽鎮、河東區)按照既利當前又惠及長遠的原則,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業、社會事業項目、地產等精心謀劃上馬了一批項目,實現了“抓項目、促投入、嚴落實”項目建設年的歷史性突破,全區44個項目,完成投資計劃142.49%,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我們要緊緊扣住重大工程和項目,將基礎打牢、把亮點做亮,集聚發展人氣。”在三亞市吉陽區榜代表大會上,區委書記張蔚蘭擲地有聲地表明態度。2015年,站在建設“實力、活力、魅力”新吉陽的坐標軸上,該區準確把握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勢,圍繞3.0升級版三亞的發展思路,從五大領域鋪開“項目版圖”。
大項目發展。今年,吉陽區將緊緊抓住發展機遇,主動作為、積極爭取,推動了一批“大塊頭”產業項目的落地建設。其中就包括計劃投資52.9億元、總建筑面積超過21萬平方米的三亞太陽灣度假區,該項目被譽為鑲嵌在亞龍灣皇冠上的一顆璀璨明珠,開工至今已完成43億元的投資額。“項目運營后除了給區域經濟帶來顯著效益,還將更好的保護周邊的海域生態。”
文化產業力促轉型。吉陽區今年還將在“文化”上做文章,通過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激發內生動力與活力。其中包括總投資4661萬元三亞群眾藝術館、進一步提升“畝產效益”的三亞千古情二期工程、能形成集聚效應的動漫產業園區、以及開發紅沙疍家風情園等本土文化產品。
“總部經濟”提升實力。吉陽區是三亞市“總部經濟”的主要入駐地,該區積極為陽光人壽保險總部項目進駐、南航總部項目建設做好相關服務保障工作,為之順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創造了良好環境和條件。
此外,棚戶區改造、民生工程(婦幼保健院建設)、熱帶農業(玫瑰谷)等項目也在吉陽區上馬建設,這無疑是經濟增長的又一味強心劑,也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為群眾營造“居者有其屋、就醫家門口”的生活環境,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實干+巧干” 全力營造較優發展環境
投產見效是項目建設的較終成果。南海網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吉陽區仍堅定不移的貫徹三亞市確定的“六個一”負責制,一方面統籌兼顧全領域推進項目建設,另一方面力破瓶頸全方位服務項目建設。
“大項目的推進,不僅需要大家‘干實事’,還要講究‘巧干事’,努力爭取結果。”三亞市吉陽區委書記張蔚蘭強調道。亞龍灣某綜合體項目曲折的過程,就是三亞各區各部門保障工程建設的真實縮影:由于規劃與實際情況發生“分歧”,一條百米長、四米寬的排洪溝橫跨在該項目用地上,但排洪溝一旦被埋將影響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為了不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同時維護周邊村民的利益,吉陽區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摸排問題、研究方案,較后決定將排洪溝作為景觀納入項目建設,這樣一來,避免了矛盾,也達到了一舉雙贏的效果。
紅沙隧道長度1800米,由于隧道公路將某部隊的逾20畝地塊一切為二,切分后余下土地難以再另作它用,導致項目遲遲未能落實。3月19日,吉陽區相關領導到現場與部隊司令現場辦公,經協商討論,較后對方現場拍板同意三亞市政府征收該塊地,下一步將由三亞市交通局與國土局核對面積后以市政府名義下征地文,按文件標準進行征收。對此,困擾多時的問題得以妥善解決,施工進程才順利進行。
“違建”一直是項目推進的頑疾。一些村民在項目規劃紅線內搶建房屋,干擾項目建設的進度,在這個問題上,吉陽區一直保持高壓態勢。有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今,該區共組織拆違行動47次,拆除違建194棟(間),總面積56202平方米。
今年初以來,吉陽區為了推進項目建設,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全區踐行新媒體提升辦公效率,“全天候”微信辦公,為項目落地爭取時間;43個項目進行網格化管理,分配到局、責任到人,各司其責、各盡其責;分管領導進駐項目、現場辦公,建立督查考核機制,成立督查辦為工程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攻堅克難”力促項目見效
今年,三亞市吉陽區計劃完成逾30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其中共有43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60億元,任務艱苦、責任重大。但吉陽區決心十足,在推進過程中,充分預計并分析存在的問題,敢于碰硬、找準對策。
據介紹,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轉型進入新常態。目前樓市疲軟,房地產銷售低迷,導致不少企業持觀望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牽絆”了全區項目推進速度。此外,三亞安置地有限,造成項目動遷難度大;如何平衡好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都是吉陽區無法回避又亟需解決的問題。
“任何困難都動搖不了我們的決心,作為三亞的‘東大門’,吉陽區有責任也有能力走在全市前列,項目全面推進。”張蔚蘭舉例說,該區某項目就遇到了這樣的尷尬,數棵古樹分布在項目用地上,而項目方一開始并沒有將古樹納入規劃范疇,林業部門下通知說‘古樹不能移栽’,所以導致項目遲遲未能推進,現在我區還在協調開發商重新規劃,盡量推動項目落地。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必須緊而又緊地抓好建設進度。”據吉陽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三亞全市的項目建設任務都十分緊迫而繁重,為使更多的項目更快建設、更早達產,我們甚至把每都當成是“百米賽跑”,促開工、跑審批、趕工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遇到難題集思廣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項目落地難的問題。
為適應新常態,三亞以項目為抓手、全力轉型升級。作為城區的吉陽,審時度勢、主動作為,積極對接市委打造3.0升級版三亞的發展思路,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向“實力、活力、魅力”新吉陽大步前進。
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Lcy18876761354
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看房熱線(0898-66691855)
QQ號:
遠離城市霧霾,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