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聲明: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
小小咖啡豆,根植瓊北厚厚的火山巖沃土,歷經80載光陰,長成香飄世界的福山咖啡產業,迸發著澄邁鄉村的力量
映照過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身影,數百年來書香文脈不斷——羅驛村,一個住著6000多位李氏村民的古村落,向世人展示著澄邁鄉村的魅力;
穿越800多年的風雨飄搖,縈繞著姐妹情深、儒孝文化等諸多美妙故事,屹立于密林深處的美榔雙塔,述說著澄邁鄉村的傳奇。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澄邁充分意識到鄉村蘊藏的巨大能量,深入開掘鄉村特色資源,將澄邁近5年來國內率先進行的生態現代化建設工作,以“美麗鄉村”為載體凝煉和集萃,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城鎮化發展有機結合,繪就美麗澄邁新篇章。
美麗鄉村輝映特色鄉鎮
6月的一個夜晚,在澄邁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海口咖啡師王嬌不期然與世外桃源般的向陽小村美麗邂逅,低鳴的蟲、飄香的果和淳厚的鄉情,“讓我找到了‘夢里老家’的感覺。”
這是澄邁今年開展“美麗鄉村帶”建設結出的枚碩果。
與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主廣場以一片膠林相隔的向陽村,多數村民依托風情小鎮從事與咖啡產業相關的工作,收入不菲,但村容村貌一直沒有大的改善。
今年5月,澄邁縣政府投入600多萬元,對僅有68戶居民的向陽村進行改造,按照“一戶一品”的開發模式,鼓勵村民結合自身優勢開展特色美食制作、家庭旅館經營等項目。向陽村豐富了福山咖啡風情小鎮旅游內容,據澄邁縣旅游部門統計,在今年的端午小長假,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旅游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25%以上。
中國文化特征是農耕,千百年來沉淀出的文明符號、文化傳承,都在傳統村落中流轉。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改善人居環境的戰略要求, 總書記視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戰略部署,澄邁縣提出,以發展“三農”,改善農村生產、生態和生活為抓手,多措并舉,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介紹,該縣建設美麗鄉村要做到“五個結合”,即與推進城鄉一體化、生態文明建設、農村文化建設(含古村落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民增收相結合,以產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采取“多村統一規劃,統籌聯合創建”的方式,讓澄邁的美麗鄉村成為一個整體性的可經營的鄉村旅游品牌,澄邁發展新的源動力。
科學全面的規劃為澄邁美麗鄉村建設迅速展開奠定了基礎。去年以來,澄邁縣投入8000多萬元,完成163個行政村、867個自然村的規劃、9個鎮總體規劃修編和控制性規劃修編工作。
今年,澄邁打造三條“美麗鄉村”帶,即“福(山)橋(頭)帶”、“永(發)美(亭)帶”和“老城羅美(含沙吉村)帶”,依托福山咖啡風情小鎮4A級旅游景區、美榔雙塔4A級旅游景區和羅驛村省級文化保護單位建設,以景區打造發展高品位觀光旅游業,突出示范作用。截至目前,澄邁已投入3000多萬元、撥款2000多萬元,在三條“美麗鄉村帶”同步建設共計13個美麗鄉村。
共建美麗鄉村的群眾路線
長期以來,澄邁遵循“用發展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的思路,地方經濟取得長足進步,去年,澄邁縣實現農業增加值55.76億元,增長7.0%,增速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8165元,同比增長13.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57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48元。然而澄邁的鄉村也面臨國內大多數發展中鄉村遇到的難題:生活垃圾大量產生;排污系統沒有同步跟進。
澄邁縣縣長吉兆民表示,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基礎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是讓群眾直接受益的重要工作。要把政府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意愿和群眾參與的意愿結合起來,多做群眾思想工作,多走群眾路線。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在澄邁經常聽到這樣的觀點:建設美麗鄉村,政府做引導,村民是主體,只有調動起農村內生力,美麗鄉村才能持久發展。
“明年要在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福山戀》,就是在我們村拍的。到時候,全國人民都能看到羅驛的美景了。”帶領記者參觀有近300年歷史的李氏宗祠時,老城鎮羅驛村村民李運達驕傲地告訴記者。
站在寬闊平整的村道上,隔著樹影婆娑的羅驛村長壽文化廣場遙望石獅威武、山墻莊嚴的李氏宗祠,會讓人有種在景區的錯覺。“縣里規劃在我們這建美麗鄉村,村里開了多次村民大會,讓6000多名村民達成一致意見,很不容易。但村民認可了,干勁也很大。現在全村36條村道,都很干凈。”
記者從澄邁縣文明大行動辦公室了解到,該縣投入900多萬元,在所有自然村配保潔員、所有鎮場配垃圾轉運車,采取“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的創新性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模式。
縣里計劃對羅驛村周邊占地4000多畝的羅驛洋進行高標準基本農田改造,以新型農業作為羅驛村建設美麗鄉村的產業支撐點。澄邁縣農業局局長鄺道義說:“這項工作需要多部門聯動,總投入將達2000多萬元。盡管工作很龐雜,但我們有農戶支持,每次縣里有部門下鄉,羅驛村都有人具體對接。改造工作有望在年內完成。”
企業也對澄邁的“美麗鄉村”建設投注目光。老城鎮譚才村在某高端小區建設中出讓了大片土地,如何讓鄉村建設與房地產開發更好結合?在老城鎮政府的引導下,小區投資商準備出資60萬元對譚才村進行改造,凸顯村莊商業價值,為小區進行社區服務配套,以期獲得雙贏。
共享均等服務的幸福家園
“就地城鎮化”是澄邁縣在創建“美麗鄉村”中提出的新思路,這也為澄邁縣于2008年即提出并已初成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8+2工程”提供了新舞臺。“8+2”即著力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文化體育、電力通訊、金融及以富民增收、文明生態村建設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工程。去年,澄邁縣對民生“8+2”投入總計7.59億元,今年計劃投入10億元以上。按照十二五期間規劃,澄邁的“8+2”工程總投入將達70億元。
在金江鎮揚坤村委會美榔村,這里的美榔雙塔是“全國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整合國家、省及縣配套資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美榔村每天都在發生新變化,風水塘用石塊砌邊,村道換成了古樸的青石板,三疊泉更加清潔美觀,“客人比多,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有20多輛車進村看姐妹塔。”村民陳德山滿臉期待,“村里早就通了網絡、安了刷卡機,要是能再籌集些資金,很快我們就能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了。”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澄邁縣提出要以生態現代化的理念,完善農村環保設施,大力實施沼氣循環利用技術、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在新建住宅中采用節能、節水新工藝等。
民生幸福是建設“美麗鄉村”的較終目的。澄邁的綠色崛起、永續發展,也將在美麗鄉村獲得無限動力。
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Lcy18876761354
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看房熱線(0898-66691855)
QQ號:
遠離城市霧霾,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