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海南房產網 - 搜游居 > 房產資訊 > 房產新政 > 城市生態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城市生態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編輯:海南房產網 發布日期:2016-09-10 00:00:00 有效期:發布當天 閱讀 844 次
“生態城市”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概念。所謂生態城市化,簡單地說就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從而達到一種穩定有序狀態的演進過程。這里的“生態化”已不再是單純生物學的含義,而是綜合、整體的概念,蘊含著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的內容。
生態城市是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它是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人類居住區形式,在這里,自然、城市、人類融為有機整體,形成互惠共生結構。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包含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自然系統和諧三方面內容)。
生態城市理念是對傳統城市發展道路的反思,是從注重城市形體到城市功能再到城市生態和人文的轉變,是由一般城市物質要素研究向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等多元復合要素研究的深化,是粗放外延的城市增長觀向集約內涵的城市可持續發展觀的轉變。
綜觀國外、國內城市生態化及可持續發展動態,結合我國城市發展現狀,筆者認為,我國城市生態建設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重新審視城市規劃布局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和城市生態化的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面臨三大課題:一是優化城市布局,即在區域范圍內優化城市空間結構,要嚴格控制地區的城市建設用地膨脹和外延,地區的建設要從占地開發轉向調整和改造,由單塊聚式城市變為多組群式城市,選準著力點和突破口,加快邊緣集團和衛星城的建設,充分發揮邊緣集團和衛星城在城市中應有的功能和作用,以緩解市地區存在的建設壓力。二是重視生態建設,解決好城市有機增長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問題。為保證市區內有足夠比例的綠色空間,要加快實施和形成地區與邊緣集團之間的綠化隔離地區。在城市外圍建起綠化隔離地區,阻止市地區的無限發展。三是突出城市特色。要以生態為核心,以人文為主線,以景觀為載體,以空間優化為基礎,發揮自然人文綜合優勢,挖掘文化內涵,保持城市的完整性、連續性、人格性和文化性。三大課題的解決,有利于在城市發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理念形象的更高層面上,對城市進行科學定位。
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城市發展呈現生態化和人文化趨勢。“生態城市”、“山水城市”等理念的提出,順應了這一趨勢和潮流,反映了人們對良好城市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關注與向往,體現了社會發展由溫飽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客觀規律,是人們追求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階段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以人為主體的城市,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樹立以人為本的城市理念,不僅要建立一個大的環城綠色生態圈,還要在綠色環抱中的城市空間分層次形成無限細分的小的生態圈,營造一個個具有親和性的田園風光,使人與自然在環環相扣的生態圈中和諧地共生共存,就是要充分利用珍貴的城市山水給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休憩場所,充分地塑造宜人的都市空間。
尊重自然生態,延續歷史文脈
建設生態城市,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加強區域大環境綠化和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完善城市區的綠化美化,規劃培育大環境綠化體系,注重城市生態環境形象設計,構造與城市建設體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態體系,形成城鄉生態安全格局,實現城鄉生態良性循環,促進城市與自然的共生,保障、促進和引導城市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要致力于區域生態平衡,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區域性生態保障;維護和培養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增強自然的生態服務功能;加強自然景觀資源保護并實現生物多樣性;實現退耕還林,加強生態恢復,切實治理水土流失,固沙防塵。
要保護城市特色,遵循城市肌理,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避免對自然遺產、文物古跡等的破壞,多留遺產,少留遺憾。必須加強對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在內的城市整體環境的研究,加大對歷史性街區、傳統風貌地帶的保護力度,形成名城保護的完整體系。打通視覺走廊,塑造城市形象,展現城市氣質,昭示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居民的城市意識、生態意識、人文意識,豐富文化內涵,增強文化底蘊,提高人文素質,創建文明城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重視濕地生態系統建設
眾多湖泊與沼澤構成的濕地對于自然的循環有著重要的意義,發揮著多重功能,被稱為大地的“腎”。它可以直接作為水源被利用、補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防止土地沙漠化,滯留沉積物、有毒物,從而降解環境污染,以有機物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洋不受風沙侵蝕,同時作為交通空間也能提供方便的運輸方式。所以,城市建設應對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建設予以足夠的重視。目前,土地退化已被公認是一個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濕地是寶貴的土地資源,但在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的影響下,濕地喪失和退化嚴重。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濕地周邊地區大都人口稠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類對濕地利用強度有所增加,其中人為的不合理開發活動和城市的擴張是導致濕地退化或喪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強研究濕地重建技術,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特別是處理好日益膨脹的城市建設與濕地保護的關系對保護濕地和維護濕地的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重視綠地的保護與建設
如果說森林是地球之肺,那么城市中的樹木、草坪無疑就是城市之肺了。要從規劃入手,劃定城市綠線(即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在城市綠地保護與建設方面,應結合城市自然環境特色,點線面結合,形成完整的城市綠地系統,發揮園林綠地的綜合效益。將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與整個城市的景觀規劃相結合,使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融合,形成城市綠化特色。綠地系統規劃力圖結合環境保護,合理布局,以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重視居住區內中小型游憩綠地建設,為城市居民的就近室外活動提供場所,按標準建設綠化用地,優化城市生活環境。改善建成區內以及建成區邊緣山體的綠化質量,有選擇地發展為市民提供休息游憩的郊野公園。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地被性植物為特征,適地適樹,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比例合理,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合理配置植物,以發揮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形成“城市綠肺”,改善城市呼吸系統,消除“熱島效應”。
挖掘地域文化,恢復名勝古跡
在城市建設和旅游開發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資源的保護。資源既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等自然資源,也包括風景名勝、人文環境、古建筑、傳統民居、傳統文化等文化資源,因為這些資源一旦被破壞就不可能恢復。
當前,國際上普遍將保護地方獨特的人文環境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并重。人們逐漸認識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保護好自己特有的歷史文化,對于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到一座城市、大到一個民族,只有珍惜和保護好自己特有的歷史文化,才可能在現代化進程中更具有文化底蘊和競爭優勢。
要挽救日漸沒落的城市地域文化,要挽救歷史文化名城,必須保護城市獨特的自然環境;必須停止大拆大遷,保護尚存的歷史街區及其城市肌理;保護名勝古跡、園林、傳統地方建筑、民居以及近代建筑;重建已毀的文物建筑;新建筑也應繼承名城文脈,創作具有民族和地方特點的現代建筑等等,以突出名城特色。
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撲面而來的新世紀,要實現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發揮城市地域文化的優勢,挖掘城市地域文化資源,恢復與保護名勝古跡,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實現城市文化、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介紹
大家都在看
- 1招商樂城國際花園現房1-3-6-8棟在售,參考均價16000元/m2 72295
- 2海南那么美哪里安家好? 66498
- 3一位北京老人在海南購房的真實感受 講的太好了! 65268
- 4海南買房的人后悔嗎?亂買肯定后悔 58137
- 5瓊海市第十二屆科技活動籌備工作會議 57926
- 6臺灣明星都住哪?豪宅大曝光(組圖) 56478
- 7在海南買房哪個城市好?哪個城市更適宜居住? 51419
- 8轉載一位外地人在海南買房的血淚史 51307
- 9瓊海特色旅游之萬泉河游覽風景區 51054
- 10瓊海和文昌哪個地方好一點? 50763
更多大家關注的樓盤
魯能山海天
14000元/平方米
文昌-月亮灣|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銅鼓嶺國際生態旅游區內
博鰲海御
0元/平方米
瓊海-博鰲海景|瓊海博鰲濱海大道
官塘學院小鎮
14000元/平方米
瓊海-官塘溫泉|海南省瓊海市官塘白石嶺風景區
恒大金碧天下
20000元/平方米
儋州-濱海新區|儋州市白馬井濱海新區
石梅山莊
23000元/平方米
萬寧-興隆|萬寧市興隆石梅灣興梅大道1號
天來泉二期
12000元/平方米
瓊海-官塘溫泉|瓊海市官塘溫泉旅游開發區天來泉大道
中國海南·海花島
21000元/平方米
儋州-濱海新區|海南儋州濱海新區濱海大道中國海南海花島展示中心
富力灣
19000元/平方米
陵水-香水灣|陵水縣香水灣旅游度假區B區南段
龍憩園中園
0元/平方米
萬寧-興隆|海南省興隆旅游度假區興梅大道中段西側
龍棲灣新半島
33000元/平方米
樂東 - 樂東縣|樂東縣九所龍棲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