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聲明: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
“根據近日銀監會開會要求,我們正在對手上的房地產信托業務進行自查。現在房地產信托占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比重較高,政策對公司影響很大。”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近日對記者透露。
地產信托收緊信號
揭秘較佳電子商務平臺 秘聞!行情近期可能發現大逆轉 機構資金流向已發生巨變! 主力資金正密謀全新布局! 根據本月中旬,銀監會下發給各信托公司的《關于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下稱《通知》),各銀監局要加強對轄內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合規性監管和風險監控,結合今年開展的專項調查和壓力測試,在信托公司自查基礎上,逐筆對房地產信托業務進行核查,對以受讓債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貸款的情況,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予以甄別。自查和核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責成信托公司予以糾正,對違規行為依法查處。各銀監局于12月20日前將核查及處理結果書面報告銀監會。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不少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占管理資產規模的比例都很高,銀監會出臺這一政策雖然旨在配合調控房地產市場,但對信托業的影響不小。盡管目前銀監會只是要求各信托公司自查,并沒有出現“叫停”房地產信托業務的聲音,但各信托公司都將其視為一個信號,即如果繼續維持龐大的房地產信托業務,一旦政策進一步收緊,信托公司開展新的業務就會非常被動。
在滬上某中型信托公司一位業務骨干看來,“銀監會的這次通知,就是規定未來房地產信托資金只能用于建房子,并且‘四證’齊全”。
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此前一些房地產信托運作過程中,曾出現過“打擦邊球”現象。“一些信托資金并未投向合同中的項目,而是被開發商用于一級市場拿地。”該人士表示,開發商這么做,主要壓力來自于信托到期后的巨額費用問題。
據他介紹,相比較從銀行貸款,走信托渠道融資成本會高出幾倍。
銀監會同時還要求信托公司在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時審慎選擇交易對手,合理把握規模擴張,加強信托資金運用監控,嚴控對大型房企集團多頭授信、集團成員內部關聯風險,積極防范房地產市場調整風險。
轉型主動管理很難
一位熟悉房地產信托業務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信托業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受到的限制很大,并且在任何領域都會遇到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對信托公司而言,開發一個好的產品并不容易。“好項目就那么幾個,你知道別人也知道,誰都想做,所以好項目的競爭很激烈。”該人士說。
但今年以來,銀行收緊對房地產企業信貸,信托公司的作用逐漸凸顯。這也為信托公司找到了一個既省心又賺錢的機會。而房地產商由于擔心資金出現問題,也愿意承擔高額利息通過信托融資。
不過,隨著銀監會《通知》的下發,信托公司又要開始考慮下一個方向。“叫停銀信合作,實施信托行業凈資本管理,這表明了監管層意圖,即信托公司需要迅速擺脫通道的角色,實現向主動管理方向的轉型。”該人士說。
不過上述信托公司業務骨干認為,當前在中國,信托公司實施主動管理很難。他表示,信托公司兩頭都在外,客戶、項目都不是自己的。“論客戶,大多數在私人銀行那里;論項目,國內理財市場本來就窄,但目前的人員結構使信托公司股票做不過基金、券商,私募做不過PE、VC,黃金、期貨業做不過期貨公司。所以,在公司業務結構以及人才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改良之前,國內信托公司從事主動管理很難。”
“現在,信托公司就相當于一個高利貸者,未來一段時間仍可能扮演這樣的角色。”這位業務骨干有些無奈地對記者說。
鏈 接
房地產信托再遇監管風暴
日前,銀監會發布《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近期發行火爆的房地產信托再度刮起監管風暴。一時間,市場風聲鶴唳,甚至有不少信托公司立即暫停了旗下所有房地產信托業務。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銀監會只是要求自查,并未下令信托公司放棄房地產信托業務,只是對幾個月來迅速膨脹的總量進行控制。有鑒于房地產業務的高額利潤,未來房地產信托仍然會是信托公司的主要業務,不過前提是信托公司必須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做好設計產品結構,并嚴格控制風險。
總量火爆引發關注房地產信托一直是信托理財市場上的寵兒,由于預期收益率遠高于其他產品,投資者對其十分青睞。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銀監會下發通知“限制銀行理財資金借道信托平臺進入房地產領域”后,房地產商大批轉向信托市場融資,原本熱銷的房地產信托總量終于出現“井噴”態勢。
中國信托業協會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托資金共計2204.751億元。季度末時,信托資金有10.64%投向房地產;季度末,占比升至11.35%;而到第三季度末,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13.41%。至9月末,中國累計新增信托項目金額1.8萬億元,其中投向房地產行業的為0.22萬億元,環比二季度末的0.14萬億元增57%,遠高于整個行業環比26%的增速,房地產信托市場“炙手可熱”。
房地產信托總量的急劇攀升開始引起監管部門的擔憂。滬上某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日前,銀監會召集不少信托公司老總進京開會,在重申《通知》的基礎上,要求各家信托公司立刻對旗下房地產信托的合規性和風險狀況進行自查。
對于平安信托、中融信托、山西信托、天津信托等在會后立即暫停房地產信托項目的行為,該人士表示這應該不會變成信托行業的普遍現象,有可能是因為這些信托公司此前發行的房地產信托量比較大,在領會監管層意思后自覺暫停,以顯示全面配合的態度。
據了解,此次表示暫停業務的中融信托的房產信托發行規模一直居行業之頭,而平安信托的房產信托發行規模也居全國第三。業界猜測,有可能是銀監會專業日前對幾家房產信托總量過大的信托公司“點名”,才引發了其房產信托的全面停頓。
未來仍將繼續發展事實上,今年2月份,銀監會已下發《關于加強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就要求信托公司發放貸款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必須滿足“四證”齊全、開發商或其控股股東具備二級資質、項目資本金比例達到國家較低要求等條件;同時,要求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資金發放土地儲備貸款等等。因此,這次監管風暴總體上被視為是針對規模的控制。
一方面是政府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一方面卻是信托業對房地產企業的“大輸血”。不過,有信托公司項目經理表示,信托公司并不是在和政府唱“對臺戲”,而是房地產企業找到信托公司并提出有“誘惑力”的收益,從商業角度來說,這的確是筆好生意。
據悉,目前市場上房地產信托的預期收益率已基本達到12%~13%的高位,甚至有的產品開發商還承諾隨行業好轉再繼續“加碼”,在彰顯房地產行業高利潤的同時,也預示信托公司不會完全放棄房地產市場。
分析人士表示,只要信托公司通過降低房地產項目的抵押率、尋找好的項目、選擇開發資質較好的房地產公司等風控措施,高收益的房地產信托仍將會是投資者的寵兒。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師岳婷指出,《通知》的出臺不僅為了配合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更說明房地產信托的風險日益增大,市場上的房地產信托產品良莠不齊,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但并不能因此說房地產信托前途暗淡,只要信托公司能提高風控能力,很好地設計產品結構,房地產信托依然前景光明。同時,商業地產在悄然興起,REITs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后房地產行業還有投資機會。
“根據近日銀監會開會要求,我們正在對手上的房地產信托業務進行自查。現在房地產信托占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的比重較高,政策對公司影響很大。”一位信托公司人士近日對記者透露。
地產信托收緊信號
揭秘較佳電子商務平臺 秘聞!行情近期可能發現大逆轉 機構資金流向已發生巨變! 主力資金正密謀全新布局! 根據本月中旬,銀監會下發給各信托公司的《關于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下稱《通知》),各銀監局要加強對轄內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合規性監管和風險監控,結合今年開展的專項調查和壓力測試,在信托公司自查基礎上,逐筆對房地產信托業務進行核查,對以受讓債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貸款的情況,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予以甄別。自查和核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責成信托公司予以糾正,對違規行為依法查處。各銀監局于12月20日前將核查及處理結果書面報告銀監會。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不少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占管理資產規模的比例都很高,銀監會出臺這一政策雖然旨在配合調控房地產市場,但對信托業的影響不小。盡管目前銀監會只是要求各信托公司自查,并沒有出現“叫停”房地產信托業務的聲音,但各信托公司都將其視為一個信號,即如果繼續維持龐大的房地產信托業務,一旦政策進一步收緊,信托公司開展新的業務就會非常被動。
在滬上某中型信托公司一位業務骨干看來,“銀監會的這次通知,就是規定未來房地產信托資金只能用于建房子,并且‘四證’齊全”。
他對本報記者表示,此前一些房地產信托運作過程中,曾出現過“打擦邊球”現象。“一些信托資金并未投向合同中的項目,而是被開發商用于一級市場拿地。”該人士表示,開發商這么做,主要壓力來自于信托到期后的巨額費用問題。
據他介紹,相比較從銀行貸款,走信托渠道融資成本會高出幾倍。
銀監會同時還要求信托公司在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時審慎選擇交易對手,合理把握規模擴張,加強信托資金運用監控,嚴控對大型房企集團多頭授信、集團成員內部關聯風險,積極防范房地產市場調整風險。
轉型主動管理很難
一位熟悉房地產信托業務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信托業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受到的限制很大,并且在任何領域都會遇到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對信托公司而言,開發一個好的產品并不容易。“好項目就那么幾個,你知道別人也知道,誰都想做,所以好項目的競爭很激烈。”該人士說。
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Lcy18876761354
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看房熱線(0898-66691855)
QQ號:
遠離城市霧霾,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