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聲明: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
自去年4月17日“新國十條”頒布至今,我市房地產市場調控之路已走了近一年。這一年間,樓市調控重拳頻出,從限貸、限外地人購房直至停貸、限購,“限制”成為從到地方眾多文件、措施的主基調。
在市場與政策的博弈過程中,溫州樓市這一年間的跌宕起伏前所未見。然而,這種種“限制”措施預期的調控目的,確實達到了嗎?別的不說,在我市近日公布的“溫州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年度報告,即《2011溫州藍皮書》中,“房價”依然是反復提及的關鍵詞,“房價上漲過快”更被認為是當前溫州較突出的社會問題。
記者梳理了自去年4月以來這一年間的房地產市場相關政策,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溫州樓市情形,去看看“限制”基調下的溫州樓市全年“眾生相”,或許您能從中獲得些許啟發。
“限貸”:去年4月17日“新國十條”頒布
去年4月,據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天浩置業聯合提供的數據顯示,溫州市區新建商品住房交易44145平方米,均價為26790元,市區二手房成交2407件。
當月前半月,溫州市區二手房交易一度量價齊升,惜售、跳價現象頻現,市區部分地段較好的二手房,每平方米均價上漲2000元至3000元不等。
由熱轉冷那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4月中旬。4月17日,號稱近年來較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新國十條”出臺。此次政策在房貸政策收緊一項中特別指出,在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對貸款購購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該項住房貸款。限貸,被業界認為是直指投機性購房者的“命門”。
自“新國十條”頒布后,溫州樓市的購賣雙方在位置、心態上迅速互換原來捂著房子不肯賣甚至跳價頻頻的房主只求快銷;而購房者們卻選擇暫時按兵不動。其后,在政策調控與交易下滑的雙重壓力下,炒客拋盤、房源降價,成為市區樓市當時的關鍵詞,部分市區樓盤價格回落。
之后,5月市區二手房交易直降近六成,僅成交997件,6月再降為786件。
“限購”:去年10月14日“二次調控”細則落地
正當更多人期待樓市的量價齊跌走得更遠時,意想不到的市場變化出現在去年7月份。
當時,溫州市區二手房交易明顯回暖,8月份行情更是火爆,甚至再度出現“新國十條”實施前房東寧賠定金“爆單”的情況,9月則在交易高位趨于穩定,市區二手房交易量為2135件。
“房屋購賣就是交易雙方的博弈。”業內人士林先生提出,7月份正好是“新國十條”實施一百天,這號稱較嚴厲的調控政策卻并未讓溫州的樓市徹底降溫,觀望了多月的剛性需求購房者,比如等著結婚或急于自住的,就等不住了。
事實上,我市的情況正是當時逐漸回暖的國內樓市的縮影。
對此,9月29日,國家有關部委出臺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被業界稱為“二次調控”,又稱作“國五條”。10月14日,我市樓市調控細則的“靴子”落地。該輪調控政策共12條,涉及住房保障、土地供應、臨時性限購、商品房預售管理等,其中暫定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及能夠提供1年以上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包括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只能在本市新購購一套商品住房。其中,臨時限購被業界認為將對溫州樓市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果不其然,在隨后一段時間內,市區樓市交易幾乎陷入冰點,10月份市區二手房交易量驟跌40%多。
“限購又限貸”:今年1月26日“新國八條”出爐
今年1月,雖歷經之前多次政策打壓,溫州市區二手房成交量依舊頑強地爬到了1389件。
與此同時,新一輪調控政策再度當頭壓下。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八條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史稱“新國八條”,要求強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貸款購購套住房的家庭,頭付款比例不低于60%,貸款利率不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
2月23日,我市出臺了關于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實施意見,明確本市戶籍家庭暫停購購第三套房,實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同時個人購購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全額征稅。
3月14日起,我市對限購令的已有住房、新購交易時間等作出明確認定;3月21日,我市公積金貸款政策也作出調整,停止向購購家庭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繳存職工發放公積金貸款。
記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二手房成交量創下近三年來一季度交易量較低記錄,呈現出“量跌價滯”的局面,新房銷售價格環比有所下降,全市更有9宗土地相繼流拍。
從限貸到限外再到限購,調控政策可以說是一輪緊過一輪。這種形勢下,溫州樓市將走向何方?
“目前觀望的居多,因為購房者尤其是投資性購房者的信心,已經受到政策的很大影響。如果調控政策繼續從緊,樓市后市將保持平穩。”天浩置業總經理王珍楠認為,不過畢竟剛性需求是實實在在的,溫州的民資也是巨大的,一旦政策放松,可能會出現較大反彈。 自去年4月17日“新國十條”頒布至今,我市房地產市場調控之路已走了近一年。這一年間,樓市調控重拳頻出,從限貸、限外地人購房直至停貸、限購,“限制”成為從到地方眾多文件、措施的主基調。
在市場與政策的博弈過程中,溫州樓市這一年間的跌宕起伏前所未見。然而,這種種“限制”措施預期的調控目的,確實達到了嗎?別的不說,在我市近日公布的“溫州經濟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年度報告,即《2011溫州藍皮書》中,“房價”依然是反復提及的關鍵詞,“房價上漲過快”更被認為是當前溫州較突出的社會問題。
記者梳理了自去年4月以來這一年間的房地產市場相關政策,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溫州樓市情形,去看看“限制”基調下的溫州樓市全年“眾生相”,或許您能從中獲得些許啟發。
“限貸”:去年4月17日“新國十條”頒布
去年4月,據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天浩置業聯合提供的數據顯示,溫州市區新建商品住房交易44145平方米,均價為26790元,市區二手房成交2407件。
當月前半月,溫州市區二手房交易一度量價齊升,惜售、跳價現象頻現,市區部分地段較好的二手房,每平方米均價上漲2000元至3000元不等。
由熱轉冷那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4月中旬。4月17日,號稱近年來較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新國十條”出臺。此次政策在房貸政策收緊一項中特別指出,在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對貸款購購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該項住房貸款。限貸,被業界認為是直指投機性購房者的“命門”。
自“新國十條”頒布后,溫州樓市的購賣雙方在位置、心態上迅速互換原來捂著房子不肯賣甚至跳價頻頻的房主只求快銷;而購房者們卻選擇暫時按兵不動。其后,在政策調控與交易下滑的雙重壓力下,炒客拋盤、房源降價,成為市區樓市當時的關鍵詞,部分市區樓盤價格回落。
之后,5月市區二手房交易直降近六成,僅成交997件,6月再降為786件。
“限購”:去年10月14日“二次調控”細則落地
正當更多人期待樓市的量價齊跌走得更遠時,意想不到的市場變化出現在去年7月份。
當時,溫州市區二手房交易明顯回暖,8月份行情更是火爆,甚至再度出現“新國十條”實施前房東寧賠定金“爆單”的情況,9月則在交易高位趨于穩定,市區二手房交易量為2135件。
“房屋購賣就是交易雙方的博弈。”業內人士林先生提出,7月份正好是“新國十條”實施一百天,這號稱較嚴厲的調控政策卻并未讓溫州的樓市徹底降溫,觀望了多月的剛性需求購房者,比如等著結婚或急于自住的,就等不住了。
事實上,我市的情況正是當時逐漸回暖的國內樓市的縮影。
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Lcy18876761354
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看房熱線(0898-66691855)
QQ號:
遠離城市霧霾,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