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聲明: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
李嘉誠
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于11月11日發表報告指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記黃埔”)旗下的內地房地產業務或注入旗下子公司和記港陸之后,名不見經傳的和記港陸一時間被推上風口浪尖。 之后,市場當即作出反應,和記港陸有限公司(00715.HK)股價由0.86港元漲至1.43元,11月12日,其成交達流通量的48%,雖然一度沖擊漲停,但隨后股價回落。不過,一向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李嘉誠捻著和記港陸這一個棋子,似乎是在思量著其旗下地產業務的重新規劃布局。
地產業務借殼上市?
實際上,和記港陸早前從事物業投資、消費產品的特許經營及采購業務,然而,近兩年以來,和記港陸頻繁出售業務,于2008年先后出售了位于上海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以及從事玩具制造業務的港陸冠越。至今年,考慮到科技業務的營商環境競爭激烈,于3月出售從事購賣及制造移動電話配件及其他的電子產品業務的i.Tech,時隔半年再次出售從事消費品特許經營的PMW Holdings,從中估計獲得收益200萬港元。
和記港陸稱,此舉為其提供良佳機會,在進一步加強其穩健之流動資金狀況之余,亦可使其得以審慎發掘其他機遇。言下之意,和記港陸對“其他機遇”或許早已勢在必得。
目前,和記港陸持有的業務資產僅有地產及財務投資,即價值9億港元的上海兩座商廈及商用物業,45.8億港元的現金及存款,以及12.3億港元和黃2014年到期的債券。如此看來,和記港陸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殼股。就當前稀缺的殼資源來看,和記港陸難免引人遐想。
不過,對于幾近空殼的和記港陸,李嘉誠卻是重兵部署,空降大將,11月1日委任徐建東執掌和記港陸董事總經理一職,而此前在位4年的陳云美則調任屈臣氏實業董事總經理。根據公告,現年51歲的徐建東是和黃地產副董事總經理,對地產業有超過30年的經驗,對中港兩地的地產市場有深入認識。此番人事調動更添疑竇。
為此,瑞士信貸大膽推測:這是和記港陸獲得母公司注入房地產業務,讓和記港陸成為和記黃埔物業上市旗艦的一個機會。
該報告表示,和黃房地產占據其資產凈值近21%,其中包括在香港中區擁有寫字樓300萬平方米、零售商鋪和廠房貨倉各700萬平方米,以及內地占其50%的房地產資產,土地儲備達到2200萬平方米,僅內地地產市值已達250億港元。而目前和記黃埔持有和記港陸71.5%股權。和記港陸可能會通過供股集資或發行可換股債券融資向和記黃埔收購其旗下資產。倘若悉數注入,涉及資金較多高達425億港元,和記港陸將成為香港又一中間地產商。
針對瑞士信貸的報告,以及市場的異動,和記港陸隨后聲明,不知悉導致股價及成交量上升的任何原因,且近期概無購賣任何公司股份,亦不悉按例預予披露或可影響股價的事宜。隨后,股價大幅回落,截至11月29日收盤,和記港陸股價跌至0.99港元。借殼上市一說方才偃旗息鼓。
和記港陸或是整合棋子
目前,和記黃埔旗下的和黃地產,持有包括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黃埔船塢)、和記地產有限公司(和記地產)及嘉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嘉宏)等公司的地產權益。在內地房地產項目開發上,與李嘉誠旗下的地產旗艦長江實業多是共同持有項目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和黃地產目前的規模已相當于和記黃埔旗下的赫斯基能源及長江基建的合并價值。根據“綜合企業折讓”的說法,即綜合企業的市值低于旗下附屬企業的估計內在價值,那么,且不說當前的房地產調控形勢,和黃地產與其他業務可以說是互為掣肘。
為此,和記港陸一度被視為分拆上市的殼資源,尤其是目前和記港陸持有物業 于上海物業,注入內地物業并非沒有可能。
“長和系有幾種做法:一個就是將資產注入殼中,一個就是分拆上市,分拆的話必須有一個特殊盈利,肯定需要比賬面值要高。注入殼比較方便,因為分拆必須走一趟程序,啟動IPO整個程序,會比較麻煩。從靈活的角度來看,借殼上市的可能性比分拆上市高。因為注入資產的話,可以靈活地注入若干個項目,而不是大規模注入,可以慢慢再注入。”中銀國際副總裁白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他表示,和記港陸本身比較小,注入幾個項目的可能性比較高,但是真的打造成和記黃埔的一個地產旗艦,還僅僅是一個預期。
但是,和記港陸是否具備打包和黃旗下地產資產的資質仍待考證。“和記黃埔分拆房地產的預期是有的,但是通過和記港陸就沒有必要,因為和記港陸沒有這個能力把地產業務兼并過來。”海通國際證券研究部主管麥德光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和記港陸以前只是被動投資,后來才成為子公司,但是經過發展,我覺得和記黃埔不太情愿,因為和記港陸原本股東出現問題之后,和記黃埔才開始接手,不是企業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科技部和特許經營業務都陸陸續續出售,反而顯得和記港陸是一個多余的公司。”他補充道。
他表示,和黃其他業務比較適合通過和記港陸來分拆,比如制造行業,和黃也可能將和記港陸的地產項目從子公司搬到母公司,“這樣反而更加簡單”。
因此,和記港陸的另一個選擇是私有化。不過,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和記港陸持有大量現金,厘定條件時可能導致現金流失,因此私有化次于注資和記港陸。和黃旗下涉及地產業務的嘉宏國際已實施私有化。從事石油投資和地產的嘉宏國際同樣面臨著盈利增長緩慢、率不理想的問題。因此,和記黃埔于1992年逢低吸納將其成功私有化。
和記港陸會否與嘉宏國際殊途同歸仍是個未知數,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李嘉誠整合地產的棋局上,和記港陸或是一個棋子。
分拆不是較佳時機
倘若和記港陸真的晉升至李嘉誠旗下的又一地產旗艦,不得忽視的是與長江實業同業競爭的問題。長實持有和記黃埔49.97%的股權,在和黃地產內地的項目中,長實大多以不超過50%的參股方式進行合作開發。長實高層同時表示將會以更加獨立的姿態開發內地項目。
“頭先,如果將地產資產整合進和記港陸,和記港陸和長江實業如何劃分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招商證券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另外一點需要考慮的是,如果將資產互換,是時間是否合適,是在分拆業務的情況下是否有更好的機會、有融資交易上的配額。重組配合融資要看準時機,但是現在來看不是一個很好時間。”
如果從時機上來看,太古地產的分拆上市可謂是前車之鑒。鑒于內地樓市調控政策已經波及港股,原本計劃上半年上市的太古地產不得不擱淺上市。
“不管是國內地產板塊還是香港地產板塊,現在的價格不是較高的時候。按道理來說,這個時候分拆不是較好時機。”白韌表示道。
不過,這或許僅僅是李嘉誠整合地產業務的前奏。和黃地產與長江實業的共存目前還是常態,但并非較終狀態。
“其實我們覺得和記黃埔與長實分開兩家來投資地產沒有很大的效益,以后有可能將整個集團的地產業務整合到同一平臺上,也就是說和黃和長實都會分拆自己的地產業務。”麥德光表示道。
“和記黃埔是一個多元化企業,它希望將旗下每個業務都分拆上市,這個可能是較終目標。和記黃埔也曾經考慮將地產業務分拆上市,但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因為這不僅僅是和記黃埔本身的問題,可能牽涉到跟長實的合作,而將整個地產業務上市的可能性更大。”麥德光補充道。
目前來看,且不論是否借殼和記港陸上市,理順和記黃埔與長實之間共同持有項目股權的關系同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李嘉誠
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于11月11日發表報告指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記黃埔”)旗下的內地房地產業務或注入旗下子公司和記港陸之后,名不見經傳的和記港陸一時間被推上風口浪尖。 之后,市場當即作出反應,和記港陸有限公司(00715.HK)股價由0.86港元漲至1.43元,11月12日,其成交達流通量的48%,雖然一度沖擊漲停,但隨后股價回落。不過,一向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李嘉誠捻著和記港陸這一個棋子,似乎是在思量著其旗下地產業務的重新規劃布局。
地產業務借殼上市?
實際上,和記港陸早前從事物業投資、消費產品的特許經營及采購業務,然而,近兩年以來,和記港陸頻繁出售業務,于2008年先后出售了位于上海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以及從事玩具制造業務的港陸冠越。至今年,考慮到科技業務的營商環境競爭激烈,于3月出售從事購賣及制造移動電話配件及其他的電子產品業務的i.Tech,時隔半年再次出售從事消費品特許經營的PMW Holdings,從中估計獲得收益200萬港元。
和記港陸稱,此舉為其提供良佳機會,在進一步加強其穩健之流動資金狀況之余,亦可使其得以審慎發掘其他機遇。言下之意,和記港陸對“其他機遇”或許早已勢在必得。
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Lcy18876761354
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看房熱線(0898-66691855)
QQ號:
遠離城市霧霾,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