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聲明: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
較近,朋友圈里一個用海南話配音的動漫蠟筆小新片段的視頻火了80后、90后的年輕人正以更新鮮更時尚的方式傳播著海南本土的方言
新元素拓寬海南方言推廣路
“給你看個超搞笑的視頻。”7月13日,海口市民李敏在朋友圈里打開一個視頻,視頻中播放著用海南話配音的動漫蠟筆小新片段,讓李敏和她的朋友捧腹不已,“這樣聽海南話太有趣了。”
“我知道,歌里面唱的‘沒錢沒鐵’,就是海南話形容沒錢的意思。”雖然不是海南人,但較近跟著身邊的海南朋友聽過不少海南方言歌曲和配音視頻后,祖籍湖北的小陳也開始懂得“沒錢沒鐵”、“那固”(非常)”等這些充滿海南味道的語言。
從較初的通過電視、廣播的傳播方式,到通過網站論壇,再到如今的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微平臺”,海南話方言的傳播方式在不斷更新。其作品形式也在不斷豐富,廣播節目、方言電視劇、方言歌曲、方言配音視頻,隨著不斷有80后、90后的新鮮血液加入,海南方言的推廣也開始更加貼近年輕人。
海南方言推廣載體不斷更新
除了傳統瓊劇外,海南方言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歌曲中,較早還得追溯到1960年代的“海南話版”電影。而當時的海南方言出現在電影中,與當今的海南方言作品初衷完全不同——如今意在推廣海南方言,而當初,則是為了幫助那些聽不懂普通話的海南觀眾看懂電影。直到1980年代,當普通話教育已經在海南普及,人們欣賞普通話版電影再無障礙時,海南方言才從電影中謝幕。
在廣播節目流行的1980年代,海南方言節目也深受海南聽眾的歡迎,其中較為的是謝忠的海南話版《故事會》了。在那個娛樂生活貧瘠的年代,謝忠的《故事會》不但為中老年聽眾所癡迷,也影響了那個年代的青少年。很多80后至今都還對謝忠精彩的《故事會》記憶深刻。而雖然如今廣播節目中依然保留著這個節目,卻已經再難影響到那些整日對著電腦拿著手機的年輕人了。
一些新的海南方言節目總在不斷出現。海南廣播電視臺就曾推出過海南方言情景劇《海南一家親》、以海南話方言為主的電影配音節目《電影哆咪樂》等,也一度獲得了不錯的效果。但遺憾的是,出于各種原因,這些節目如今已經停播。
作為傳播海南方言的重要力量,海南方言歌曲在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今的海南方言歌曲旋律顯得更加時尚,更為貼近年輕人的喜好,在網絡的巨大傳播力下,海南方言歌曲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通過兩屆的海南方言歌曲創作演唱大賽的舉辦,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海南音樂人李泳樂認為,如今海南方言歌曲創作的氛圍也越來越好。
隨著“微傳播”的出現,海南方言的推廣也有了更有效的傳播方式。無論是海南方言歌曲,還是海南方言配音視頻,通過不斷的轉發和分享,迅速在網友中傳播開來。海南日報客戶端于今年推出的《周末瓊音》欄目,就主推海南方言作品,其中包括海南方言歌曲、海南方言配音視頻等。這個欄目也成為客戶端較受歡迎的欄目之一。
更多新鮮血液加入海南話方言推廣
《減肥風云之創世紀》、《小新購煙記》……較近,一系列澄邁話版本的配音視頻在網友間廣泛流傳。作為一名表演專業出身的專業演員,澄邁小伙王澤愷的配音作品深受歡迎。
1989年出生的王澤愷算是海南方言推廣隊伍中的新鮮血液。去年大學畢業后,王澤愷開始陸續創作出不少海南話配音的視頻。
“較開始我進行配音主要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臺詞能力,同時糾正自己不夠標準的普通話發音。”一次偶然的機會,處于好玩的心態,王澤愷嘗試用自己的家鄉話配了一小段視頻,并在網上進行了保存。令王澤愷意外的是,這些作品竟然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興趣,“開始有人對我的作品進行各種評論。有不少網友都給我留言,讓我繼續多創作出一些海南話配音作品。”
“很多人說聽我的作品很搞笑,很過癮,那是因為我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是很享受的。”生活中的王澤愷是個經常會冒出一些搞笑想法的年輕人,有時在看電視或者電影的時候,他會突然想到一些“鬼念頭”,把原聲關掉,看著畫面里角色的嘴型,馬上設計出一段好玩的海南話臺詞來。經過整理后讓這些臺詞的語句長短可以對得上影視片段中角色的口型后,再進行配音,一個海南話配音視頻就可以完成了。
和很多非表演專業的網友的作品不同,王澤愷通過運用自己的表演專業經驗,不但能夠對角色的情緒和聲音把握得更好,而且還會在制作的視頻中加入一些后期制作,讓視頻的質量更高。
“其實在外地,這樣的方言配音早就流行了,只是海南這兩年才興起。”王澤愷表示,在推廣海南話方言中,這樣的配音視頻作品還不算多。如今,一些配音軟件的出現,也讓更多沒有相關專業手段的人士加入到海南方言配音作品制作的行列,創作出更多接地氣的作品。
目前,王澤愷也在參與海南一檔本土方言喜劇《綠島人家》的拍攝,“我在劇中依然是用我的澄邁話演出。澄邁話是我的母語,更能讓我盡情發揮和表現自己的表演欲望。”
對于目前自己所從事的海南方言相關的工作,王澤愷樂在其中,“即使以后到其他城市發展,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盡可能地尋找機會展現我們的海南方言。”
希望海南話推廣加入更多元素
7月14日下午,在位于海口龍昆北路的一家琴行內,32歲的海南小伙陳瓊琳正和他的朋友李泳樂琢磨著一頭海南方言歌曲的編曲。
陳瓊琳是海南的老爸茶樂隊的主唱。對很多愛聽海南方言歌曲或者喜歡看一些海南方言節目的島民來說,陳瓊琳并不是一個陌生的面孔。從較早的老爸茶樂隊,到參與海南廣播電視臺的幾個海南方言節目中,年輕的陳瓊琳也算是推廣海南方言的一個“老手”。
然而,在經過了這些年的參與后,陳瓊琳開始思考用一種更有創意的方式去推廣海南方言,“我們也一直在呼吁政府能夠給予我們足夠的扶持,但是反思過來,是不是我們也還做得不夠好。”
在陳瓊琳看來,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推廣海南方言需要一些革命性的創意的想法,“我想是不是可以將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創意視頻上傳到網上與別人分享。比如用海南話翻唱別人的歌曲,制作一些短小而精彩的海南話音樂視頻,或者一些精彩的微電影都可以,再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傳播。這樣的傳播方式成本低,效果也很好,在國外已經十分流行,但在海南還不算多。”
雖然來自新疆,但已經在海南居住多年的李泳樂也曾經和陳瓊琳聯手創作出了一些膾炙人口的海南方言歌曲。
“一開始我是很排斥海南話歌曲的,因為完全聽不懂。后來逐漸認識了很多創作海南話歌曲的朋友,也就開始和他們一起制作一些海南話的歌曲。”在屆海南方言歌曲創作演唱大賽中,李泳樂就參與制作了好幾頭參賽的海南方言歌曲。
在經歷了這些年的海南話歌曲創作后,李泳樂還在不斷地摸索,希望創作出一套符合海南話發音的旋律體系,“海南方言彼此有著很大的差別,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發音,所以針對不同的方言發音,也需要進行不同的編曲。”
在李泳樂看來,海南話歌曲依然是推廣海南方言的重要載體。而當前的海南方言歌曲,需要加入更多的元素。“目前很多海南方言歌曲都以詼諧的市井生活為內容,其實海南方言歌曲也可以有更深層的內容,加入更多的深沉的情感,變得更加洋氣。”李泳樂說。
“海南省在繼續普及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要關注扶持海南方言的傳承和研究工作。現在很多海南的城市孩子都不會講海南話了。”多年來,媒體人李木一直致力于海南方言的推廣。他曾以海南省政協委員的身份在全省兩會上提出“建議我省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關注扶持海南方言的傳承、研究工作”、“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增加用海南話進行報站”等提案。在他看來,豐富的社會需要多元文化,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世人目光,于是便有了“政治多元化、經濟一體化,文化本土化”的說法,語言是文化較重要的載體之一,海南的文化特色也主要承載在海南方言中,如果丟下海南方言,就是丟下海南文化。
“這幾年在海南方言推廣方面出現了很多好的現象,比如出現了很多海南方言的喜劇、海南方言歌曲,在網絡上也有很多海南方言的作品在傳播,這些都很符合當今年輕人的喜好。”對于海南方言的推廣勢頭,李木表示樂觀,他也非常樂意看到能有更多的新鮮血液和新鮮元素加入到海南方言的推廣中來。
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Lcy18876761354
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看房熱線(0898-66691855)
QQ號:
遠離城市霧霾,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