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聲明:文章內關于戶型面積的表述,除了特別標明為套內面積的內容外,所涉及戶型面積均為建筑面積。
從投資拉動型城市發展為消費拉動型城市
未來三亞不賣地,也能過上好日子
采訪對象:三亞市市長王勇
1954年前,僅是崖縣的一個公社,1984年成立縣級市,1987年底升格地級市,一步一步成長為國人較喜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這是三亞發展的歷史脈搏。
而作為重要的見證者、參與者,任職三亞市市長已5年的王勇對鹿城這座年輕城市的快速成長感慨頗深。
直面問題積極整改
當全國多個地區深陷“十面霾伏”,三亞的好空氣、好氣候吸引眾多游人前來“深呼吸”,使得三亞30萬常住人口的城區卻需接待100萬級的外來人潮。人流洶涌,媒體關注,三亞既喜又憂。
“三亞發展歷史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游客數量的集中增長及其對服務要求的提升,必然形成矛盾。這就像我家只能擺兩張桌,來了十桌的客人。”王勇坦言,鼓勵中成長和批評中改進,都是三亞進步的動力之源。
“原來是游客和媒體給我們找問題。從2011年開始,我們干脆自己給自己‘找茬’,領導干部開展民生體驗,通過政府12345熱線和特約社會督察員,去年國慶,我們自己梳理出60個問題,今年春節又梳理出典型問題,逐一整改。”王勇說,實踐證明,以問題為導向的倒逼機制,是管用的。
馬年春節期間央視5次正面報道,游客滿意度達到97.59%……三亞的整治成效有目共睹。
從重投資向重消費過渡
經濟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也是身處其間百姓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提及三亞的經濟,房地產和旅游業是重頭戲,不過,一切正慢慢改觀。
“三亞土地資源有限,是稀缺性資源,而房地產的市場需求主要來自外地,且多數為投資、度假產品。我們將保持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對其進行引導,從土地供應入手,引導企業做高端產品,不做小戶型,提高消費水平。”王勇表示,三亞正從土地供應入手調整和改善產業結構,今后的供地將向產業傾斜,把地產和產業相結合。
目前,三亞的房地產正在向金融、會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智慧產業、健康養生轉型,商服用地的年度供應比例由24%上升到55%,工業用地(主要指科研用地)比例由3%上升到13.5%。多元化產業的發展,不僅為三亞帶來可持續的稅收收入,也讓稀缺的自然資源得以較優化的使用。
王勇認為,三亞將從一座投資拉動型的城市慢慢發展為消費拉動型。三亞的消費群將由三部分人構成:本地居民,游客,三亞新居民。而三亞新居民,就是通過三亞提供的優惠政策,吸引而來的產業從業人員。隨著旅游產品的日益豐富和新興產業的穩健發展,未來,三亞的目標就是讓中外游客舒心痛快地消費,三亞不用賣房賣地,靠拉動消費就能過上好日子。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之城
“年初勇哥高燒,馬年三亞一定紅火……”今年春節期間,王勇的一則微信引發眾人關注,這是朋友對其生病初愈的調侃,卻也道出大家的殷殷期待。
“宜居、宜業、宜游”是王勇對于三亞發展的理解。隨著三亞撤鎮設區腳步的加快,打造一個“以人為本,規劃先行,改善民居,培育產業,綠色發展的高端熱帶濱海度假旅游城市”,開始成為共識。
“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是簡單地把農民戶口變市民。我們以現代農業增加產業收入,以非農經濟增加經營性收入,以改善民居增加財產性收入,以促進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以財政補貼增加轉移性收入等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王勇說。
2013年,三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25460元和9795元,分別增長9.3%和11%。在不斷增加百姓收入的同時,三亞也積極投入生態保護,為市民守住綠色崛起的生命線。
王勇透露,三亞將繼續完善城市污水管網,加快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建設,加強海灣環境保護,堅決關閉違規的排海污水口;抓緊實施山體復綠、退果還林、海灣海灘生態恢復、紅樹林生態恢復、河道水環境治理以及濕地保護與治理等各項生態修復工程,今年要完成綠化造林8000畝和退果還林1萬畝。
沐浴在藍天碧海中,三亞不僅希望百姓腰包鼓了,更看重其幸福感的提升,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深化改革,簡政放權,讓百姓辦事方便、舒心。
“我們能取消就取消,能下放就下放,能提速就提速,能精簡就精簡。”王勇說。征地收益市鎮對半分成,撤鎮設區簡化機構,在村設立便民服務,審批流程和環節網上公布……三亞期待打破審批的“長征圖”,讓便民利民的腳步走得更快、更扎實……
掃一掃或者搜索微信號:Lcy18876761354
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看房熱線(0898-66691855)
QQ號:
遠離城市霧霾,帶上您最愛的人一起享受海島陽光!